段德强: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凯发官网k8

时间:2022-12-23 08:30 发布于:人物频道编辑:a001  来源:凯发官网k8

12月19日上午,在广安市民广场附近,西溪河畔,广安市博物馆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

在展厅内,2022年四川省“金熊猫”奖先进个人、市博物馆副馆长段德强正在与项目团队就博物馆陈列布展的设计方案进行沟通讨论。

段德强告诉记者,博物馆的陈列布展与一般公共建筑装饰装修有很大区别,既要保证文物保护的安全性、科学性,又要考虑展览参观的观赏性、延续性,更要兼顾知识传播的普及性、趣味性。“虽然新馆建设工作千头万绪,面临着多重困难挑战,但我有信心、有决心把博物馆的展览办出特色、办出精品。”段德强说。

学以致用

文物保护工作持续向前

白塔,在渠江之畔巍然矗立了八百年的古老建筑,以厚重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造型吸引着游客慕名来访。出生于渠江边的段德强,自小就在白塔的人文历史熏陶下长大,关于白塔的传说和价值,更是早早地在段德强心中埋下了梦想的种子。

2014年6月,段德强从四川大学考古系毕业回到家乡,进入广安市文物管理所工作,凭借着对家乡文博事业的热爱,一头扎进这片孕育他梦想的热土。段德强告诉记者,最初的工作并不是他擅长的内容,他接到的第一项任务是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但他对这项工作并不了解,对广安全市的文物保护情况也是知之甚少。

不过,对于有着良好学习习惯的段德强来说,这并不算多大困难。很快,他通过书本、网络、培训、会议等方式,不断加强在三线建设、馆藏文物、考古发掘、博物馆展览、古文字等方面的学习,努力把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两年时间,他不仅能够独立开展三线工业遗产保护工作,四处走访相关单位和个人,征集三线工业遗产实物,还积极参与其他文物保护工作,迅速掌握了广安文物保护的现状。

业务由浅入深、形势由忧转喜,在段德强的主持下,广安三线工业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我市先后接受多家单位和个人征集、捐赠的三线遗产实物共计3200余件,三线工业遗产实物征集工作取得突出进展。《广安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广安三线企业发展历史与经验启示研究》等课题,先后获得多个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本载有3万余字、2千余张图片、200余件文物资料的《三线丰碑——广安市三线建设历史与成就展》文本大纲,经过他搜集整理、研究、撰写后完成,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广安三线建设的历史和成就。

学无止境,笃行致远。段德强表示,接下来,他将继续对文博宏观政策、文博业务、文博管理等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实际成效。

勇担重任

开创考古工作新局面

“文物是记录历史发展的珍贵遗产,一旦出现破坏,将难以修复和再造。”谈及近年来进行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段德强颇为感慨。

2019年5月,前锋区龙滩乡月亭庵一名护林员发现一寺庙内有多处暴露出来的雕刻和石刻,若长期暴露在野外遗失风险较大。随即,省、市、县联合组成考古工作队,立即向国家文物局请求批准,组织考古队伍进行抢救性发掘。

据段德强介绍,月亭庵遗址考古发掘一直从当年5月进行至9月,由于该遗址位于深山里,每天需走40分钟山路才能抵达遗址现场,段德强与队员每日起早摸黑上山下山,中午累了就用吊床休息半个小时,条件十分艰苦。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考古队抽丝剥茧般发掘下,月亭庵遗址共出土石雕造像、碑刻等实物150余件,该项目顺利通过省文物局专家组验收,具有比较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月亭庵遗址考古发掘揭露遗址面积1800平方米,是我市第一个正式发掘的寺庙建筑遗址,丰富了《广安州志》等史料内容的记载。”段德强自豪地说。

不仅是月亭庵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近年来,段德强还先后参与了广安賨城遗址考古调查、前锋宋蒙元山城遗址大良城考古调查及勘探试掘等近10项市内考古项目。同时还被派送至眉山参加彭州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发掘,顺利完成了相关工作任务。

在段德强等同志的推动下,2021年,我市成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安考古工作站,建立了考古队伍,配备了专业器材,开创了我市考古工作新局面。

“文物和文化遗产在历史的浪潮中经历了太多的意外,能够保存下来很不容易,我们的责任就是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段德强说,他现在的工作重心已经全部转移到市博物馆新馆建设上,希望借助这个展示文物、传播文化的平台,让文物走进大众,走进人们的生活,真正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广安日报记者 王珂宇)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

凯发官网k8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