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高:考古视野下的南朝陵墓神道石刻艺术-凯发官网k8
王志高
2024年9月1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志高先生应南京博物院邀请,在南京博物院小剧场作了题为《考古视野下的南朝陵墓神道石刻艺术》的专题讲座,现场300余位公众参与了本次活动。
南朝陵墓神道石刻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石刻艺术的杰出代表,是遗存至今的最重要的六朝时期文化遗产,是南京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本讲座分六个部分从考古视野探讨南朝陵墓神道石刻。
一
南朝陵墓神道石刻的发现与分布
目前已发现有南朝石刻的地点至少50处,单件石刻数量超过一百件,主要分布在江苏南京、丹阳、句容等地,安徽宣城和重庆忠县也有部分发现。总体分布较为零散,局部区域较为集中,一是南京栖霞山-狮子冲-麒麟门一带,二是镇江丹阳区域。
二
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陵园构成
神道石刻是陵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陵园构成包括园邑、陵墙、陵门、明堂、陵庙、寝殿、陵寺、神道及神道石刻、封土与玄宫。陵园内除了一个身份地位较高的主墓,其周围还有若干处于从属地位的家族墓。
三
南朝陵墓神道石刻的组合、类别、装饰与等级
1、组合
一般认为,南朝陵墓神道石刻有对称分布的三组六件,从前往后依次为石兽、华表(或称石柱)、石碑。也有一些特例,如梁文帝建陵多一组石阙;梁安成王萧秀墓、始兴王萧憺墓神道石刻有两对石碑。由于保存状况不佳,不少南朝陵墓神道石刻现多见石兽一种。以萧梁一代保存最好,品类最全。
2、类别
南朝陵墓神道石刻包括石兽、石阙、石人、石柱、石碑五类,其中石阙仅见于梁文帝建陵,残留基础;石人见于文献记载,但在南朝陵墓石刻中暂未发现实物,故不做详细介绍。
1)石兽
南朝陵墓神道石兽有独角、双角、无角三类,独角暂名之为麒麟,双角暂名天禄,无角暂名辟邪。石兽多位于陵墓神道的前方,仅镇江丹阳的陵口镇萧梁河两岸的石兽例外,位于陵区总入口处。
南朝有角石兽最早见于江宁麒麟铺,墓主为刘宋文帝,另见于镇江丹阳南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梁武帝萧衍修陵、狮子冲梁昭明太子墓等。无角立兽在狮子坝、麒麟山庄均有发现,年代属南朝刘宋;至南朝梁代,萧宏墓、安城康王萧秀墓、萧绩墓、萧憺墓等均见此类石兽。无角蹲兽发现于丹阳南齐烂石垅、丹阳三城巷,应属石虎。
石兽有明显的等级差异,其中双角、独角石兽等级最高,对应帝王等级;无角者等级相对较低,又有立兽、蹲兽之别,其中立兽所对应的墓主是低帝王一等的宗室王侯,称辟邪或石狮,而蹲兽称石虎,其墓主是比王侯身份更低的一般宗室。
2)石柱
又名华表、表、标,上为柱盖、中为柱身、下为柱础。萧景墓石柱保存最好,由柱身的刳棱纹、木棍纹观察应仿自竹木构形制。柱身上部有一长方形石额,文字有正刻,有反刻,指明了墓主身份。反左书可能首先在齐梁之际陵墓神道石柱上出现,后经孔敬通等书家总结推广流行开来。萧绩、萧宏墓石柱文字为正书。
3)神道碑
墓碑最早起源于古代下葬时用来牵引棺椁下放墓坑的木制“丰碑”。今存实物自东汉始,但已改为石制,碑首仍有穿孔。南朝神道碑造型较东汉简化,分为碑首、碑身、碑座。南朝陵墓神道碑碑文,现除萧憺、萧秀墓前尚可辨认外,余均不清或已不存。
3、装饰
南朝神道石兽、石柱、石碑的表面有大量繁复装饰,但大多因风化侵蚀保存不佳。如萧景墓石柱方板一侧面刻画袒肩跣足执花叶的僧人形象;萧宏神道碑碑额“圣火袄神图”,侧面雕饰“焰肩神像”等。
4、等级
根据《隋书》卷八《礼仪志三》记载:“凡墓不得造石人兽碑,唯听作石柱,记名位而已。”由此可知高等级墓可立石人、石兽、石碑,一般等级的墓只能立石柱。如,重庆忠县南朝刘宋泰始五年石柱是当地望族文氏所立,《至正金陵新志》中记载了史姓贵族立石柱的行为。石兽的等级差异如前所述。
5、运输
石料可能来源于南京幕府山或江宁青龙山。传统观点认为这些石刻是先将石材或半成品运至陵前,然后再雕琢加工,以避免运输过程中的损坏。但据《隋书·五行志》记载,梁大同十二年正月运送到建陵的两尊辟邪应是加工完整的成品。另外一个证据是,石兽、神道碑等石刻的底座边缘有规律分布的“t”形或“l”形的深槽,推测用于运送过程中将成型的石兽固定在车辆之上。而运输石刻的车辆可能是低矮、多轮的大型车辆,便于运送大型笨重物品。
四、
孙吴、东晋时期的陵墓神道石刻
《宋书》《晋书》记载孙吴的高陵(孙坚陵)有神道碑,但没有明确的考古发现。但孙吴时期的陶瓷堆塑罐上有墓阙及神道碑可能暗示了神道石刻的存在。
东晋帝陵未发现神道石刻,但不排除有木制“标”类建筑物的可能,只是未能留存下来。帝陵前还可能设有“凶门柏历”,主要是用木材和竹子制成,立于神道之上。研究认为,它是用许多大的圆木聚成圆柱形,下部用刳成两半的竹片背面反贴于柱表,上部留出圆木原形,并以大绳束缚,下端再插入基座内。何汉南认为“凶门柏历”与“标”有一定的联系,南朝陵墓神道石柱外表雕饰束竹纹及绳辫纹显然仿自“凶门柏历”的造型。从东晋到南朝,神道建筑的转折变化可能发生在宋文帝长宁陵。
五、
南朝陵墓神道石刻的渊源
关于南朝陵墓神道石刻渊源存在争议,一类观点认为这属于中国固有传统,石兽、石柱、石碑均与西方无关。战国中山国王墓出土的青铜有翼神兽,其造型可能是南朝石兽的来源。考古发现最早的神道石刻见于西汉霍去病墓。墓前神道两侧列置石兽、石柱、神道碑等石刻群的制度则始于东汉。南齐帝陵的有角石兽可能来源于河南南阳地区以东汉宗资墓为代表的有翼石兽。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神道石刻在汉代以后大量出现,与当时人们的知识背景随着汉代张骞通西域之后的大大扩展有关,尤其是这些神兽当中不少带有翼的作风,很可能是受到西方的影响。
六、
与神道石刻相关的南朝陵墓的发掘
东晋至南朝时期地下砖石墓甬道设置的门的数量代表着墓主身份等级,最高的帝陵等级甬道设置两道门,东晋时期为木门,南朝时期为石门。甬道设置两道门说明墓葬属帝陵等级,但是墓主不一定做过皇帝,如追尊的帝后、太子等。墓壁的装饰也有等级之分,一般的宗室王侯的装饰为花纹砖,帝陵等级为大型砖拼壁画,如竹林七贤、羽人戏虎等。
考古发现的南齐帝陵等级墓有丹阳胡桥鹤仙坳南朝墓、丹阳胡桥吴家村南朝墓、丹阳建山金王陈村南朝墓。南京狮子冲昭明太子墓也属帝陵等级墓,太子可以号墓为陵。宗室王侯墓有梁代桂阳简王萧融夫妇合葬墓、梁代桂阳敦王萧象墓、白龙山南朝萧宏墓等,均具有设置一道石门、墓砖为普通花纹砖的特征。
一个特殊的例子是在宫山北麓发现的一座南朝墓,甬道设一道石门,但此墓以出土完整的“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精美砖拼壁画而闻名于世。墓主身份为陈废帝陈伯宗,由于生前做过皇帝,所以使用了砖拼壁画,而去世时的身份是临海王,所以按照王侯的规制,墓葬面积不大,且只设一道石门。
七、
结语
讲座的最后,王志高先生提醒大家,绝大部分南朝陵墓神道石刻的墓主身份并不清楚,只有少量的在神道碑、石柱上对墓主身份有明确记载且保存较为清晰。国保单位标志碑上标注的墓葬年代及墓主身份大部分延用的是晚清至民国的判断,存在一些问题和错误,1930年代以来至今,大量的考古发现和对文献记载的新解读,使我们对神道石刻年代和墓主身份重新做了新的推定。例如,南京狮子冲石兽国保单位标志碑认为属于陈文帝,实为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南京麒麟铺南朝石兽国保单位标志碑认为是宋武帝,实为宋文帝;南京甘家巷南朝石兽被认为墓主是萧恢,实际应为萧亮。
南京博物院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