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图的创作背景(洛神赋图是哪个朝代的)-凯发官网k8
据都市文化界了解《洛神赋图》相传为东晋画家顾恺之所作。
其创作背景如下: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分裂较为长久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文人士大夫对社会政治往往采取疏离和厌弃的态度,行为上表现为放荡不羁、隐居山林或寄情于艺术,使得魏晋南北朝的艺术审美更注重 “自我”,割裂了政治教化与艺术的关系,超越了政治和世俗的拘束,寄托了文人士大夫的人生乐趣和最高精神追求。《洛神赋图》主要描绘洛神之美及曹植与洛神邂逅的浪漫场面,突破了中国古代绘画较强的功利性和教育价值特征,突出了 “美” 本身,彰显了魏晋时期审美自觉化的转向。
此外,魏晋时期玄学蓬勃发展,道家等思想重新活跃在文化领域,外来的佛教也得到传播。玄学追求超越人生有限而达到无限的精神境界,使文学艺术的审美转向主观的神与韵。顾恺之家奉天师道信仰,对道教非常熟悉,道教天师道信仰成为其思想意识的重要资源,而《洛神赋》所提供的神仙世界与爱情的结合吸引了他以此为蓝本进行创作。同时,佛教在魏晋时期盛极一时,它将连环画的形式带入中国,《洛神赋图》便采用了这种绘画技巧,同一人物在情节需要时会多次出现。而且随着佛教美术的东渐,魏晋时期的绘画吸收了来自印度、犍陀罗和中亚等地的绘画技法。
另外,魏晋时期绘画主体的特点之一是绘画队伍扩增,特别是文人士大夫的参与,甚至连皇帝也以善画、爱画、赏画、藏画为乐,这提高了画家的社会地位,使越来越多的文人士大夫投身绘事,绘画队伍逐渐呈现出文人化、精英化、专业化的趋势,促成了绘画艺术的全面繁荣,也推动了这一阶段绘画艺术步入审美自觉境界。
《洛神赋图》的内容原型为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曹植所作的《洛神赋》。曹植在魏文帝黄初三年入京都洛阳,途经洛水时触景生情而作此赋,描述了人神相恋的故事,倾尽笔墨描写神女之美,全篇通过与洛神的邂逅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惆怅之情。对于《洛神赋》中洛神的解读,学界主要有 “感甄说” 与 “寄心君王说”。“感甄说” 认为洛神为甄逸女甄氏;“寄心君王说” 则认为曹植是借神女之名抒发壮志。
《洛神赋图》真迹已失传,现存有多卷后人摹本,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辽宁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和大英博物馆等。这些摹本的材质包括绢本设色、纸本设色、白描本等。该画作在布局、线条、设色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都市文化界 dswhj.com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