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多元文化“活”起来-凯发官网k8
“多情最是锦江水,一步依依一回头。”铜仁位于贵州高原东部,东临湖南、北接重庆,素有“黔东门户”之称,是连接中原地区与西南边陲的纽带,其历史文化悠久,在中国333个地级城市中,铜仁是唯一一个以“仁”为名的城市,是“厚德铸铜·仁义致远”的人文精神故园,有仁爱包容的多元文化、仁学思想的薪火相传、仁人志士的英雄壮举、仁者乐山的神奇景观。
在铜仁,文化让城市增色,市民因文化润泽。
近年来,铜仁市深入实施“四大文化工程”,繁荣铜仁多元文化,构建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态,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擦亮铜仁特色文化名片,坚定文化自信,全市文化传承亮点频出、公共文化蓬勃发展、文艺活动丰富多彩、文艺精品层出不穷,文化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走进了千家万户,铜仁大地锦绣斑斓,一幅幅激扬文化自信的壮丽画卷,正在新时代徐徐展开。
承古融今
文化传承亮点频出
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文化遗产,努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文化沁润中的中南门,“露天电影”让人们从斑驳的光影中找到了精神慰藉、“非遗巡游”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鲜活魅力、“东山文化讲堂”邀你共享精神文化大餐。
据悉,铜仁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方面,始终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实现了文化传承亮点频出。
“非遗+传承”。开展非遗传承保护排查,全面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数量、分布、保护现状等信息。截至目前,我市共拥有各级非遗项目983项,其中国家级13项、省级85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1141人。现登记备案博物馆、纪念馆和陈列馆17个,其中非遗类博物馆7个。传习场所、传习基地41个,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个。石阡说春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遗+活动”。承办世界自然遗产日活动,参加博览会、展销会等活动,展演玉屏箫笛、德江傩戏、沿河山歌、仡佬族民歌等非遗代表性项目。同时发布铜仁片区非遗路线,非物质文化遗产知晓力度大幅提升。
“非遗+创新”。以传统手工艺为核心,鼓励引导全市非遗企业、非遗传承人积极研发非遗文创品牌,打造集体验、传习、展示、消费为一体的特色非遗产品品牌的多元立体式非遗产业链。持续探索创新松桃苗绣非遗文创亮点品牌,开发苗绣相关文创产品,形成松桃苗绣“苗族花鼓舞”“鸽子花旋极图”等一批有地方特色、有较大影响的非遗文化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220个(种)苗绣产品畅销北京、上海等地,出口美国、日本、马来西亚等67个国家,年产值4000余万元。
惠民利民
公共文化蓬勃发展
10月的铜仁城区,空气中散发着缕缕桂花香,锦江河沿江步道上,休闲娱乐的市民依旧活跃。
近年来,铜仁持续改善城乡文化基础设施,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增进各项民生福祉,多措并举增加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为群众美好生活添彩。
铜仁将全市11个公共图书馆、11个文化馆、13个博物馆和纪念馆(陈列馆)、181个乡镇文化站、129个易地搬迁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阵地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常态化开展免费开放工作,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范围,实现市、县、乡、村4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覆盖城乡,设施完善,管理有序。
一座座图书馆、博物馆落成启用,一处处固定电影建设点不断建成,一户户农家书屋散发着芬芳书香……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今,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铜仁不断健全完善文化艺术领域基础设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久而深刻地改变着铜仁人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面貌。
守正创新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侗听音乐会’真是别有洞天,实在动听呢!”外地的游客王某到玉屏田坪游玩感叹道。
如今,从城市到乡村,各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活动已成常态。今年以来,立足各区县文化资源禀赋,打造“一县一品”文化品牌,玉屏“侗”听音乐会”、万山“鼟锣传情”、江口“云中仙舍土家情”等活动精彩纷呈。
思南县2024年花灯广场舞大赛,现场42支欢庆的花灯队成员们身着喜庆的民族服装、手舞折扇、罗帕旋转,伴随着动感的音乐,进退有序,整齐划一,一颦一笑、一进一退间,把思南土家花灯演绎得淋漓尽致。据悉,思南花灯作为贵州东路花灯代表,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花灯之乡”。
把文化融入乡愁,铜仁市始终坚持群众文化群众办的思路,充分尊重群众创新意愿,举办了民俗巡游、非遗展演、花灯茶灯、摆手舞大赛等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今年以来持续开展“中南门周末非遗秀”、“中南门露天电影”、“中南门百姓大舞台”、村歌会等系列活动27项860余场次。
今年以来,铜仁市结合中华传统节日、重要节假日、少数民族节庆,举办“相约中南门·燃情跨年夜”元旦市民跨年迎新活动、2024年“龙腾盛世·璀璨铜仁”新春灯会、“大地流彩·龙腾锦江”2024年中国传统龙舟大赛、“三江生明月·诗情系家园 中秋诗会”、“国庆非遗party汇”等活动,获得市民的一致好评。
从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到“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惠民演出、百姓大舞台,送下去的文化“种”进了城乡百姓的心田,激发出了星火燎原的文化创造力。
“以前晚上在家只能看电视、玩手机。现在好了,不花钱就能看电影。”在中南门露天电影的现场,市民刘先生特地和家人赶来观看。他说:“露天电影让我想起了小时候,伙伴们吃过饭后一起挤在晒谷场看电影的场景,这种特有的怀旧方式,把文化大餐送到群众心坎上,真是一种精神享受。”
近年来,铜仁市着力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管理和保障制度,在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温度,提振群众信心,增加文明程度,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上下足了功夫。
“中南门露天电影”放映活动,随着时代发展,作为文化记忆涌现。它位于城区中心地段的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以团结广场步梯作为天然看台,小广场作为银幕设置区,实行放映常态化、内容定制化、影评互动化、场景特色化运作模式,吸引了一大批铁杆影迷“粉丝”,已累计放映400余场次,现已成为铜仁市公共文化服务的一大品牌和亮点。
时代同频
文艺精品层出不穷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化的脉动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
人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生活在哪里,哪里就是舞台。近年来,铜仁市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潜心创作、深耕不辍,文艺事业格局一新、境界一新、气象一新。印发了《关于促进铜仁市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意见》,实施“梵净文化人才”及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奖励政策,推动全市文化艺术繁荣发展。
先后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二等奖、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全国少数民族优秀声乐作品展演等国家级奖项9人,获贵州省“五个一工程”奖、贵州省文艺奖、贵州文学金贵奖、全省群星奖等省级重要奖项30余人,连续4年铜仁本土作家都有作品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新华文摘》《诗刊》等权威期刊发表和转载。陈丹玲的散文集《村庄旁边的补白》获首届全国土家族文学奖、第八届全国冰心散文奖,歌曲《听北京说你好》《向世界微笑》入选北京2022第二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优秀音乐作品,《青绿缤纷》入选杭州亚运会优秀音乐作品奖及2023年贵州省文艺精品奖,傩堂戏《关公斩蔡阳》入选全国优秀传统戏曲折子戏复排计划名录,电视剧《沸腾的群山》在央视8套、1套电视剧黄金时段播出,《春风化雨》在爱奇艺、芒果tv、优酷、腾讯等网络平台播出,电影《云在江口》入围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电影《一生交给党》在全国院线上映......
以文铸魂,蓄势腾飞,面向未来,擦亮底色,铜仁将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担当起新的文化使命,持续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让文化浸润百姓心灵,激扬奋进力量,彰显时代荣光,奋力实现铜仁文化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