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凯发官网k8

时间:2024-10-22 14:03 发布于:观察频道编辑:王满传  来源:凯发官网k8

2024年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必须牢牢把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相关战略要求,不断优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制。

1.牢牢把握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

几千年来,黄河流域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水害严重,极大地影响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一些年代甚至动摇政权根基,导致王朝更替。因此,黄河治理是历朝历代国家治理的大事。然而,受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制约,黄河“屡治屡决”的局面始终没有根本改观。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极为重视黄河的治理开发,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总结千百年来黄河治理经验教训、把握黄河治理规律的基础上,针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现实状况及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落实好这一战略要求,需要把握其深刻内涵。

第一,坚持以保护为优先重点。保护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保护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不保护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文化,发展就会失去自然和社会基础,就不可持续;发展是保护的目的和保障,保护是为了更好、更持久的发展,只有不断取得发展,才能为保护提供动力和资源。在深刻认识保护和发展二者辩证关系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目前黄河流域的生态还比较脆弱,因此在统筹黄河流域保护和发展的过程中,应把保护作为重点,放在更加优先、更加重要的位置。

第二,明确保护的主要内容。首先,保护流域生态环境。黄河流域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拥有三江源、祁连山等多个国家公园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必须把保护流域生态环境作为重中之重。其次,保护流域重要资源。除水资源外,黄河流域其他自然资源如耕地、林地、矿产等也很丰富。在推动流域发展中,必须科学、高效地开发利用资源,最大限度保护好重要资源。最后,保护流域优秀文化。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对黄河文化的保护,并在保护的基础上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第三,抓住治理这个关键。黄河治理是历朝历代统治者的必答题,也是大难题。新中国成立前,黄河流域水患严重、水灾频发,就是因为治理不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流域保护和发展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就是因为党和国家遵循客观规律,坚持不懈地对黄河进行科学治理。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实际情况出发,形成科学可行的治理思路,健全完善治理体制机制,采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等方式,进一步提高黄河流域治理水平。

2.牢牢把握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原则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需要把握和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黄河流域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而且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兴盛。流域内各省份必须把生态保护和修复摆在优先位置,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从源头上杜绝生态破坏,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流域内各省份必须把水资源作为作决策、定措施的首要考虑因素和依据,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采取综合性措施,最大限度节约水资源。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黄河流域自西到东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四大地貌单元,上、中、下游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差异巨大,生态系统丰富多样。流域内不同省份、同一省份内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也不同。因此,对于流域内不同地区,无论是实施生态保护,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必须立足本地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基础,确定符合本地实际的目标任务,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举措。

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复杂多样、差异明显。这些多样化的生态系统相互联系、互为依存,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流域内不同省份和地区发展条件和基础不同,目标任务不同,如果各行其是,不仅不利于形成互补互促的发展格局,而且容易相互掣肘。为此,必须着眼于整个流域的保护和发展全局,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中央有关部门要主动作为、加大支持力度,沿黄各省区党委和政府要担起主体责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3.牢牢把握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

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不少难题,破解这些难题,需要牢牢把握和着力完成一系列重点任务。

持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近几年来,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已经成型。新时代新征程,要在已有基础上持续完善这一格局,更加突出黄河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健全跨省区、城市协同联动的生态环境治理体制机制。按照《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关于黄河重点生态区的规划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坚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强化“三北”工程联防联治,加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加强重要支流和重点湖库治理,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提升整体治理保护效果,提升流域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最大限度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最大力度保护水资源,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必须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细化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举措,健全覆盖全流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体系;健全包括水资源分配、调配、利用在内的管理制度;完善水资源管理措施,适应流域保护和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稳步优化调整“八七”分水方案,强化地下水水位管控,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水权交易,全面推行水资源费改税,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

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全力保障黄河安澜。新中国成立后,针对黄河流域水旱灾害频发问题,党领导人民大力防灾减灾,取得显著成效。同时要看到,黄河流域防汛抗灾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必须立足守住黄河流域安全底线,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加快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针对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问题,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健全水沙调节机制,完善以骨干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为主的调控体系。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统防统治,强化综合性防洪减灾体系。统筹推进黄河水利枢纽重大工程建设,完善流域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完善流域雨水沙情监测站网,加快构建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建设现代化水文监测预报体系,强化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健全应急救援体系,提升应急抢险救援处置能力。

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经济生产区域,要实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方面目标,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根据流域不同地区的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建设特色鲜明、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更加充分利用流域有利条件,有序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电力外送通道规划建设,加快重点行业清洁能源替代,大力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着力提高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和设备更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稳步增进民生福祉。进一步加强流域内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的统筹,协同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转型升级、社会治理能力和民生保障水平。优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布局,促进各类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提升县城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更好发挥县城连接城市、带动乡村作用,率先在县域内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分类推进村庄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致贫。黄河流域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比较多的地区,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各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作者:王满传,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

    标签:
凯发官网k8
网站地图